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专业开设昆虫绘图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培养学农爱农意识,跟上“新农科”建设步伐是农业类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昆虫绘图技术》是信阳农林学院面向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新开设的选修课程之一,经过2年的试行,学生选课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态度认真,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且对后继课程《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尤其是试验、实习和综合实训等教学环节有很大帮助,提高了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学农爱农情怀,对植物保护专业,尤其是昆虫学方向的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对该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日后继续开设此类课程提供依据。

1开设《昆虫绘图技术》的必要性

1.1树立爱农意识

从学生入学时填报的志愿中可以了解到,大多数普通高中学生不愿意选择农科类专业。根据2018年普通高中学生报考某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情况,在录取的37位考生中,仅7位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了植物保护专业,占比为18.92%;调剂生19位,占比为51.35%。入学后,调剂生中有5位同学选择了转专业,占调剂生的26.32%。通常情况下,大学新生入学后,二级学院和各专业负责人会召开专业介绍报告会,并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类似课程,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目前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但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植物保护是植物生产类专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均需要与农业生产一线接触,导致学生不想学该专业[1]。

《昆虫绘图技术》的课程特点是操作性极强,大部分课时需要动手操作,与中学开设的美术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学生易接受。课程最终目的是通过分步骤训练,对某一种昆虫标本进行绘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详细观察昆虫的每一处细节,逐渐培养耐心、细致、踏实的做事风格。通过将作品一步步完善,用学生话说是“特有成就感”、“植物保护专业还可以有这样的课程”等。通过一学期的训练,使大部分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产生一定的感情。

1.2强化专业技能

以多年从事《农业昆虫学》《普通昆虫学》等试验课程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在绘图等方面的技能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应试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有关。绘图作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加以强化。除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读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长远来看,绘图技能(手工绘图[2]和计算机辅助绘图[3])是该专业多个领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在传统昆虫分类学研究中,新种的发表需要描述和绘制昆虫各部位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生殖器官等。发表高水平国际学术论文也需要提供可读性强的示意图等。若在本科教育阶段练掌握绘图方面的技能,学生今后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完美的表达。

1.3适应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在植物保护领域出现了以图像特征获取与分析为核心技术的昆虫自动识别研究热点,这需要大量从事此类研究的科研人员。由于昆虫种类繁多(已命名的约有100多万种)[4],大多数研究人员仅对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科昆虫,或某种作物上重要害虫进行研究[5],无精力总结出一套适合所有昆虫特征的取样方案。目前,懂图像处理技术,又懂多种昆虫分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欠缺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如具备良好的昆虫科学图绘制功底,将有利于此类研究的开展。

2《昆虫绘图技术》的可行性

2.1社会需求

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业已发展成为朝阳产业。在农业新政策的影响下,对植物保护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大。众所周知,在农业生产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病虫害防控问题,在病虫害中,害虫每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若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正确认识害虫的种类。害虫种类的识别主要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这些特征的验证需要借助专业的昆虫分类学知识,而在众多的昆虫分类学专著中,出现最多的是昆虫科学图。昆虫科学图可以不受语言的限制,表达到位的昆虫科学图被称为一种“国际语言”[6]。因此,掌握昆虫科学图的绘制是熟悉昆虫外部形态特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害虫种类进行正确判定和有效防控的基础,是响应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2各农业类高校具备开课条件

国内各农业类高等院校均具备开设该课程的基本条件。通常情况下,开设有植物保护专业的院校均有教学用昆虫学实验室、昆虫标本室等条件。每年或每学期均安排昆虫学相关课程的实习、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易于获取大量的昆虫标本。同时,也有昆虫分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的高学历专业教师,具备该课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