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报

花镜景观设计以成都市植物园为例

 

花镜起源于西方,英文Flower border 一词,现在定义为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要材料,以自然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边、墙垣以及草坪中央,在株高、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1]。花镜虽然是人为创造的,但是是根据自然风景中野生花卉在山林中生长的姿态进行创造的,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体验[2]。

前几年,成都花镜景观比较单调,以灌木和一二年生草花为主。花镜的立面层次少,主要以水平线条的带状、条状和片状运用于道路景观和公园林缘边界以及公园入口花坛处[3]。随着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要求越来越高,形式单一的道路花镜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而以宿根花卉为主的混合花镜因其种类多、形式多样、层次丰富、观赏期长而越来越受人们喜爱。成都市植物园主园路景观提升改造,把其中的一段灯台路作为花镜示范段,根据成都市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选择本地适宜栽种的植物种类,再根据平面、立面形式来进行具体设计。

1 场地概况

本项目是主园路景观提升改造花镜示范段,科普馆-苗圃-大草坪的灯台路段总长约400m,花镜总面积约4000m2。全路段为通往大草坪的重要路段,平时人流量较大,主要道路交叉口有2 个,与次级道路交叉的路口有4 个(图1)。道路两侧花镜种植区域从2~4m不等,种植区以外是自然风景林,有较好的背景及天际线(图2)。从科普馆起,在道路的1/5处到大草坪止,灯台路与南侧土坡存在0.8~1.5m 的高差,高差用挡土墙消化。挡土墙长约220m,挡土墙下方有一种植槽,种植槽宽0.8m,挡土墙的高度随高差变化而变化(图3)。

图1 成都市植物园花镜示范段平面图

图2 道路两侧风景林

图3 挡土墙

灯台路整体呈西-东-南走向,地势呈现南高北低,夏秋季太阳略偏南,南侧大部分区域光照条件较好,只有靠风景林较近的地方处于半阴或全阴;而北侧大部分区域处于半阴状态。

2 花镜总体设计

花镜总体风格为以宿根花卉为主的混合花镜,根据场地条件,因地制宜设计花镜应用形式,再根据植物花镜种植设计的主要内容,选择出适合场地的植物种类。

2.1 结合植物园的花镜应用形式

根据花镜在园林中应用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林缘花镜、路缘花镜、墙垣花镜、草坪花镜、滨水花镜以及庭院花镜等[4]。根据植物园现有场地情况,共布置了林缘花镜、草坪花镜、路缘花镜、墙垣花镜4 种花镜形式(图4)。

2.1.1 林缘花镜。在重要节点位置,以风景林为背景,布置以自然曲线为边线的带状花镜,花镜与道路之间用草坪衔接。由于风景林与草坪高度悬殊过大,因此花镜背景植物应选择高花型或者直立型大灌木,用高低错落搭配来平衡林冠线。前景和林缘线选择颜色鲜艳的植物,远观主景突出。

2.1.2 草坪花镜。除重要节点外,在每一段草坪中间点缀一组景石,再搭配植物材料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矮、可三面观赏的花镜。草坪花镜每一组不大,与景石的互相搭配能独立形成一个小主景,在草坪中间既能打破呆板的草坪空间,又能使整条花镜道路有所联系,为游览路线增添活跃的气氛。

图4 成都市植物园花镜点位图(A:林缘花镜;B:路缘花镜;C:墙垣花镜;D:草坪花镜)

2.1.3 路缘花镜。除了重要节点的花镜面积较大,道路两侧的种植区是呈窄长条的形状。在丁字路口、道路转角以及背景需要遮挡的区域,以曲线线条在草坪中央布置花镜。每一段路缘花镜的植物材料使用单一品种,构造出利落干净的植物场景,也能很好地起到引导空间的作用。

2.1.4 墙垣花镜。为了柔化挡土墙生硬的边界,修饰立面斑驳的墙体,在挡土墙下方的种植槽内,以带状形式布置植物,用一刚一柔的质感对比,打造一条独特的墙垣花镜。

2.2 结合植物园的花镜设计方法

根据花镜种植设计方法的主要内容,本项目主要从季相、生态习性、色彩、株型等[1]多方面选择植物材料,并把新优植物和芳香类植物也作为重要参考。

2.2.1 季相选择。植物园1 年举办2 次花展,春秋各1次,即2~4 月和9~10 月是园内花卉较集中的月份,而5~8 月为花卉空窗期,为了减少9 月份花展换花,花镜植物尽量选择一些观赏期较长能在5~10 月观赏的种类,比如天蓝鼠尾草、‘蓝霸’鼠尾草、花烟草等,这些种类在第1 次花后进行修剪,9、10 月份还能二次开花。

上一篇:浅析体验式景观中植物与大众的互动方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