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报

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研究

 

从现阶段我国园林设计发展情况看,由于受到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阻碍。为了促使城市园林工程能够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应当在规划、设计以及后期养护各项工作中,提高对各方面工作的协调统筹,使用先进技术对园林建设以及园林植物保护方法创新提供助力,并有效落实,从而实现园林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对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化发展情况,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可以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美好的风景,更好地丰富生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精神生活质量。通过建设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可以推动城市发展,实现构建魅力城市的目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通过有效的园林绿化建设,最终实现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化发展,经过不断发展后,实现构建良好的城市环境的目标,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危害因素,如病虫害等问题,因此,需要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规划以及设计工作,尤其是在园林规划中的植物保护工作,需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发现发病机理和防治最佳时间,不断提高综合防治病虫害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园林景观效果[1]。

二、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植物种类单一

对于病虫害问题,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来进行有效控制,植物多样性越丰富,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机率就越低。比如针对杨树的天牛虫害问题,可以规划种植多种草木植被,充分利用园林植物多样性的特点,让其它植物挥发出引诱激素,达到防治虫害的目标,事实证明,此种方法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极大丰富了园林植被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还能提升植被的抗病虫害能力。目前,在很多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中,尚未对多样化植物栽种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单一的物种栽种,难以实现园林整体的美感,但是正是由于物种的单一,反而会影响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在满足人们生活娱乐、体验美感的需求基础上,保护好植物,充分让绿化植物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增强园林绿化景观效果的长久发展目标。从整体结构上看,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虽然体现出了一种美,但是在配置方面,绿化植物种类显得过于单一,并且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不高[2]。

(二)过于注重引进外来物种

不同的城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不同的标准,有些城市只是一味地追求园林美观,引入了很多境外的绿化植物,用以增强园林景观色彩效果,希望利用这些外来植物给城市添加美感。实际上,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期内呈现出良好的园林观赏效果,但是盲目地引进外来植物,不仅在引进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中还要投入更多资金,另外,由于大自然气候、环境等不可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外来物种很可能出现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病虫害频繁等问题。与此同时,城市只是一味地利用外来树种来美化,容易引发生物种入侵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影响[3]。

(三)农药不正当使用

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时,目前我国多采用喷洒农药的化学防治方法。但是此种办法效率低且防治效果有限。再者,不断使用农药去防治病虫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要知道,通过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在短时期内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残留在植被上的农药非常顽固,不时简单的雨水冲刷就可以清除干净的,甚至会可以渗透到土壤中,很容易导致水土受到污染,造成不利影响[4]。

三、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具体办法

(一)利用植物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在开展城市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时,相关设计部门需要分析植物与环境、不同植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植物间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合理利用,如化感、它感的作用等等,针对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地分析与研究,然后积极借鉴成功经验,按照当地情况对其进行优化配置[5]。

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在此期间,需要全面分析植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应用植物间地化感作用。例如,苹一桧锈病,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转主寄生的情况,如果不能合理控制、谨慎处理,很容易出现果树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以桧柏类常绿针叶植物、海棠类植物为例,如果两种植物栽种在一起,可能初期不会有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引发锈病,此种病症会给果树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规划种植桧柏类常绿针叶植物、海棠类植物时,必须控制好植株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规避一些病虫害。此外,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一些特殊的物种,比如多种植一些芸香科植物以及蜜源植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上一篇:植保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